为探索潍坊风筝非遗现代制造背后的故事,7月24日配资正规网站,山东大学“鸢舞新篇”潍坊风筝非遗文化创意团队走进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在这家年产值破亿的非遗企业里,探寻传统工艺在科技时代的涅槃之路。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天成飞鸢以“扎糊绘放”四艺守护文化基因,借花灯联创突破工艺边界,用数字传播重构消费场景,凭高精尖工艺锻造国家名片。企业不仅坚守传统技艺,更以创新思维推动非遗文化焕发新生。企业产品远销40余国,年营收超亿元,书写了“小风筝托举大产业”的传奇。
符号解码的文化讲堂
在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展览厅时,天成企业董事长王永训以“扎、糊、绘、放”四艺为引,系统梳理了潍坊风筝从宫廷御用到民间普及、再到走向世界的发展脉络。当谈及企业定位时,王永训强调:“天成飞鸢始终专注传统风筝领域,因为文化根基是创新的土壤。”企业荣誉墙上,国际风筝节金奖、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等百余项认证,印证着他口中“专注的力量”。
环顾企业内部,大多风筝设计作品来自各类大型赛事与节庆活动,多为巨型风筝。在藏品展示中,王永训以过往企业产品为教材,揭开传统风筝的符号文化体系。“沙燕”象征吉祥,“鲤鱼”寓意连年有余,而他为澳门回归设计的双龙环莲风筝,用祥云飞龙环绕莲花完成主图设计,获评国家金奖。针对市场出品,王永训补充到企业也开发中小型、便携、拆装灵活、起飞平稳的商品化产品。
展开剩余80%众多用于国家纪念活动中风筝制品中,新中国70周年主题风筝设计令团队成员耳目一新——70只微型风筝组成巨龙造型,每只都刻画着不同年代的时代印记。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图形式样与骨架结构,又通过主题创新被赋予时代内涵,记录着每一个非凡的历史瞬间,也展现出非遗活态传承的智慧。
图为天成飞鸢公司墙壁展示澳门回归主题大型风筝(李馨悦 供图)
四艺为本的工匠哲学
跟随王永训的步伐,团队走进生产车间,亲临传统风筝制作的第一现场。王永训向团队亲自示范“沙燕风筝”的平衡调试技巧:“每根竹条的弧度都要精确到毫米,这是风筝飞得稳的关键。”王永训认为产业基础源于民间制作与生产,发展路径是结合市场需求将技艺转化为产品。在带领团队环视企业大厅悬挂的百十只风筝与大厅开放式建模设计室之后,王永训带领团队打开了设计架构与糊纸作画两间分工工作室闭合的门。
从图案骨架的初步设计到形状呈现的后续加工,团队成员在王永训的带领下真正领略到了传统风筝制作的三道工序。在工作室中,竹篾在师傅们手中弯折成龙骨,薄如蝉翼的绢纸经特制胶水裱糊,最后由画师以特制颜料勾勒祥云、牡丹等传统纹样,上色渲染出靓丽的图案式样。据王永训分享,一只风筝只是色彩的完整加工就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在导览之前的采访中,他直言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技艺传承。非遗制作所投入的时间与人力成本较现代制作更为高昂,同时也增加了传承的风险。面对这一难题,王永训在政府的引介下与多所高校达成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研学及实习活动吸引专业人才,增强企业人才接引与储备能力。而在古法创新方面,企业主要通过每年参加国际风筝会来推出新设计,潍坊风筝占全国及全球市场80%左右。面对同行之间互相模仿导致同质化压力,以及版权意识低下引发的恶性竞争,天成将每年投入营业收益的15%用于研发,积极进行版权注册,已获得200余项专利,取得了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称号,也赢得了市场信赖和客户青睐。
数字驱动的传播革命
风筝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世界。结束最后一间工作室的讲解后,王永训总结道:潍坊风筝分传统和现代两大类,传统风筝以竹条为骨架,造型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被划分到串式、桶式、板式、硬翅、软翅、立体等等类型中;现代风筝是80年代国际风筝会由外国引入到国内的,主要包括运动、软体、商品等。
天成同时生产这两类风筝,以传统风筝为主,工作重点在于将传统花灯设计融入到风筝加工中,塑造出更多生动灵活的立体形象。在最后的创新展厅中,王永训打开车间的机关设置,声光电技术让传统风筝焕发科技魅力。可遥控发光的“夜光凤凰”、内置传感器的“智能蝴蝶”,甚至与花灯工艺结合的“动态宫灯风筝”,企业的技术加持打破了传统风筝的制作局限,开创了“风筝+花灯”的复合创新路径。
谈及互联网对于企业的影响,王永训递给团队成员一份宣传手册,他表示,企业从2000年开始就建立了网站,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企业开办的网站之一。王永训介绍企业文化的数字传播战略的同时也分享了企业外宣的配套经验,通过参与全国巡回展、开发文创产品、入驻短视频平台,潍坊风筝从静态的工艺品转变为动态的文化IP,成为活跃在数媒时代、永续发展的本土文化符号。
图为天成飞鸢公司宣传册背面网站二维码(李馨悦 供图)
政企协力的生态构建
穿过长廊回到会议室,团队成员注意到展厅的一张照片,听到成员的疑问,王永训分享了它背后的故事。“2016年6月我们接到任务,为神舟十一号制作了太空风筝。它在太空飞行了393公里,运行60天。这一作品获得了杨利伟先生的肯定。”在回忆与潍坊市政府的合作时,王永训指出,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个平台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得到政府助力的文旅、研学生态方面,王永训坦言企业两个市场都开发得不错,形成了相应的生产、销售、设计、策划的完整产业链。作为最早开展风筝教学的单位之一,天成已连续多年开展空中课堂,向各地群众宣传传统风筝这一非遗的文化魅力。“风筝不仅是商品、礼品、收藏品,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自身也是文体产品和文化载体。”
王永训总结出风筝的核心优势是“万物皆可飞”——无论客户需求如何变化,或者风筝属性如何复杂,只要能够放飞,在任何场景,对任何人群就能够唤起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梦想,而这也是政企合力共同开发风筝产业新业态的初心与使命。“至少对于潍坊本地人来讲,无论如何定性,日常休闲用具,出门伴手礼,还是在外宣传家乡的重要载体,风筝本质是一张向外递出的城市名片,标志着潍坊世界鸢都的招牌名号。”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总结出天成飞鸢的传统风筝的成功经验,在于其既守住了“扎糊绘放”的匠心本真,又以开放姿态拥抱创新。当传统技艺插上科技与文化的双翼,非遗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真正“活”在当下的文化力量。
图为鸢舞新篇实践团成员与天成飞鸢公司董事长王永训对话 李馨悦 供图配资正规网站
发布于:山东省常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